关于全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棋牌娱乐平台充钱的

收藏
关于全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1-31
字体大小:
全文下载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名,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一、2022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先行先试担使命、勇创新,国家战略展现新作为

一是经略海洋引领示范。建成交付全球首艘10万吨大型智慧渔业养殖工船、我国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设备,开建全球最大深水油田fpso[1]—p79上部模块、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开发装备项目。成功举办2022国际海洋基因组学海洋与健康会议(icg-ocean2022)。制定实施《关于支持大院大所向区向海发展的意见》,联合国全球范围内首批5个、全国唯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2]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获批落户,成为我国首个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灵山岛生态修复工程项目通过国家部委评审。全年海洋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11%。

二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起势。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式、差异化探索,106项试点任务全面实施,形成252个创新案例,16项获评全省第二批复制推广成果,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中走在前列。产业发展能级全面提升,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发展动能持续释放,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千亩产业园加速布局建设。获评“2022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园区”。

三是体制机制创新活力迸发。《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市政府办公厅《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效应加速释放,新争创市级以上改革试点15项、累计134项,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省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试点任务深入推进,新经济创新发展等50余项改革经验在市级以上层面复制推广。

(二)多措并举抓关键、稳运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一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500亿元,同比增长5.5%左右;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1亿元,同比增长6.7%。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名,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在全市“摘星夺旗”季度考核[3]中蝉联第一名,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二是惠企稳岗政策全面落实。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助企纾困关键环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发布“一金两贷双保险”[4]系列政策,设立总规模100亿元共同富裕基金,推出首期50亿元的“专精特新贷”。新增备案基金产品53支,新增基金认缴规模110亿元。兑现扶持资金29亿元,发放低成本专属贷款39亿元。推出《惠企政策词典2.0版》,“免申即享”[5]扩展应用至29项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各级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160亿元。市场主体日均新设150家,总数达42.5万家。

三是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精准谋划高质量项目,加强对上争取,28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通过国家审核、申请基金规模41.5亿元,居全市第一。145.4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全部拨付到位,支持56个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投资稳定增长,69个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全部开工,总投资7463亿元的1373个项目加快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工业、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30%、50%、15%。

四是消费活力持续提升。启动2022年文旅消费季,策划推出六大主题100余项活动。整合新区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畅游西海岸品牌,开通四家免费景区,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期间游客人数增长200%。创新举办了东亚文旅论坛、摩旅大会、走进东营黄河口、消夏行公益行等系列活动,激发了新的消费活力。举办“2022青岛西海岸云上年货节”和“欢动西海岸”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70余场,消费拉动成效显著。推行无接触配送等消费新业态,发放消费券15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50亿元、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50%。入选全市唯一的省级现代流通强区。

(三)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动能转换取得新成效

一是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探索建立“科技专员 揭榜挂帅”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挖掘高校创新资源,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已有香港城市大学等16所高校的138名科技专员入库,与101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实体化运营机构方案获省科技厅批准。289家规上工业企业、52家单位分别获批备案建设青岛市企业研发中心、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全区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当年在孵企业687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0余家。全力推动企业上市,累计上市企业19家。3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和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37项科技成果获得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占全省12%。入选省级科技创新强区。

二是数字赋能成效显著。中德生态园率先打造智能家电灯塔园区,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项目获“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园区产业集群棋牌娱乐平台充钱的的解决方案试点”称号,董家口经济区化工园区获评第四批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以萨技术入选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名单。24个项目入选山东省2022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居全市首位,4家企业入选2021年度山东大数据企业50强。青岛海尔冰箱互联工厂成功入选第9批全球灯塔工厂[6]名单,成为继青岛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之后的新区第2家灯塔工厂,全市共3家;认定青岛市“工业赋能”场景[7]示范项目18个,累计达到138个。全区5g基站累计建成7977处,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区获评省市两级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城市云脑建成4个基础支撑平台、云脑“能力超市”和11个应用场景,在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实效。

三是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获批筹建国内首家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率先打造海洋碳汇特色示范区、中欧绿色投融资示范区。扎实推进绿色转型发展,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8]。《构建绿色发展新模式》案例被评为山东省自贸区制度创新最佳实践案例,绿色发展建设经验在住建部和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9]联合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予以推广。组建中欧环境与气候产业合作发展院士顾问团,启动中欧乡村振兴绿色样板项目。初步建立起气候投融资项目库,遴选上报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10个。全面发挥绿色金融体系支撑作用,已落地35支总规模达435亿元的绿色基金,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0%以上。

(四)聚焦聚力强集群、延链条,实体经济取得新突破

一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赛轮集团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建设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内排名全国第一,建成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橡链云”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10]。山东科技大学孙志强博士团队自主研发聚烯烃成核剂技术,打破美国长期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成为首个开建的“十四五”大科学装置,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28%,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新认定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1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家。

二是重点专业园区垂直崛起。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与储能4个专业园区,数量居全市首位。融合光电一期项目投产,京东方项目首条生产线点亮并规模化生产,电子信息产业园8英寸、12英寸晶圆和富士康高端封测实现量产,芯恩、新核芯入选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企业,宸芯科技入选省独角兽企业,中国北方半导体及光电显示产业发展高地垂直崛起。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引进国橡中心、金能化学等6个项目、总投资1226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640亿元。加速氢能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氢能小镇,4个项目纳入全省重大氢能示范项目。

三是产业集群汇聚成势。出台支持工业稳同比增长5条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强化工业用地保障,严格执行《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用地保护线管理办法》,落实总面积141.6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红蓝保护线[11]。坚持强链补链延链,全市47家先进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24家在新区。中科院高端轴承等78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海湾化学20万吨聚苯乙烯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制造业投资增长35%。23家市级制造业链主企业占据全市半壁江山,新增2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2]。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值突破1500亿元,智能家电产值首超千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对全市增长贡献度超70%,荣膺省级工业强区称号。

(五)积极作为促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迸发新能量

一是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高水平举办一系列重大展会活动。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位嘉宾、1000多家企业参会参展;“航空动力及航空航天交叉学科”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成功举办;中欧可持续发展青岛论坛暨2022国际健康与环境产业发展论坛,签约国际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等5个环境合作项目;2022青岛国际显示大会签约总投资206亿元的11个重点项目;第32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历时10天,吸引139万人次参与,各级各类平台和媒体总曝光量16亿多次。2022年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线下参展企业超400家,展示产品九大类1万余种,涉及38个国家和地区。新区荣膺“2022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青岛港新增航线24条、万吨级深水泊位4个,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5亿吨、2400万标箱,海铁联运量蝉联全国沿海港口“八连冠”。日韩服贸港建成运营,新型易货贸易实现“零突破”,跨境电商进口规模全市占比超90%、全省占比近七成。入选首批省级对外开放强区。

二是“双招双引”量质齐升。建立健全“五位一体”招商机制[13],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辐射和带动作用。围绕京东方、芯恩等龙头企业,强化专业化社会化招商,提高主导产业聚集度。全区引进亿航智能无人机、埃洛克航空科技等亿元以上项目320个,总投资2976亿元,引进潍柴(青岛)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推动鲁商股权投资和海控金控顺利取得青岛市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试点业务资格;新增鲁信经始等三支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注册设立,合计规模21亿美元。推动产才融合发展,创新设置上海人才窗口,在全省率先启动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引进人才6万人,总量突破78万人。

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主流程审批较全省分别缩短18、15和12个工作日,276个项目通过模拟审批实现拿地即开工,平均缩短60天;在全国率先建成“跨域通办专窗平台”,目前已覆盖26个省份超500家政务服务单位,加快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发布首批396个高频电子证照应用清单,率先搭建“云社保”网络服务平台,目前完成参保业务超7万笔;启用全省首家“法律服务超市”[14],试点推行“车行鹰眼”等3种移动行政执法模式,96个事项纳入2022版轻违不罚清单,为“四新企业”设立1-3年“包容期”,在全市率先应用城市信用积分,启用“西海贝”信用积分平台[15];获批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园区和国家级新区首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六)精准定位优特色、聚合力,区域发展呈现新亮点

前湾综保区在全省率先开展船舶离岸和单机融资租赁业务,综合实力跃升5个位次、首次入围全国十强。青岛开发区中电信息港等41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型显示产业垂直崛起。董家口循环经济区20万吨聚苯乙烯等22个项目竣工投产,国内一流的千亿级绿色循环智慧化工园区加速崛起。中德生态园以色列开普路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集成电路产业聚成全省高地。灵山湾影视文化区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引领新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提升。海洋高新区海容5g智能冷链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园擎起海洋经济发展新动力。现代农业示范区健力源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树起全省农高区建设样板。交通商务区智慧物流园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以加快建设青岛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引领中部强势崛起。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引进匠人科技等25个金融、科技、总部项目,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自贸片区产业联动办(桥头堡指挥部),长输油气管线迁改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与自贸片区、开发区产业联动发展呈现广阔空间。

(七)持之以恒抓更新、强治理,城乡建设打造新标杆

一是城市更新深入实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270个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0亿元。王台老工业区等低效片区开发全面起势,导入亿元以上优质产业项目28个、总投资208亿元。2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工,15个村居安置小区完成交付。胶州湾二隧全面开工,地铁6号线、13号线二期北段加快推进,明董、董梁高速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凰蹲山路等6条道路实现贯通。风河快速路工程ppp项目获2022年度全国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工程,全市唯一。建成8个社会公共停车场,增设泊位4700个。拆除违法建筑163万平方米,整治飞线1217处、缆线338公里。完成风河等5条河道整治。新建绿道63公里,双珠公园等54个公园城市项目建成投用,徐山等14处山头公园建成开放,市民游览休憩有了新去处。新增设5处流动图书服务点和3处城市书房,建设笼式运动场地9处,更新新建健身设施101处。

二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高标准建设11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片区。“新区探索‘六个统筹’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验经验入选国家《2021年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实践案例集》,印发全国各地参考借鉴,是全市唯一入选案例。“5312”动态监测帮扶机制[16]获省乡村振兴局充分肯定。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美丽庭院”4万户,修建“四好农村路”60公里。杨家山里等2个片区创建为市级示范片区,张家楼获评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验收。

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推进国土绿化扩面提质,生态和森林精准提升1.8万亩。灵山湾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10处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持续推进“十四五”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10改善1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7天,达到315天。获评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典型经验全国推广。新区获省委省政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表彰。

(八)用情用力惠民生、保稳定,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

一是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实施。制定《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的十条措施》,提供需求岗位9.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4万余人。建立“需求驱动”就业服务模式,为京东方、芯恩等近4000家企业举办“直播带岗”、校园专场招聘等活动,累计引进“芯屏”人才1.1万余人。创建“行业共享用工联盟”,对400余家企业员工进行余缺调剂。制定《关于改善产业工人待遇稳定就业的工作方案》,推进工人收入与经济同步同比增长。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

二是民生保障全面加强。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标准,将城乡低保、特困、残疾人、困难儿童等群体补贴标准提高10%,惠及各类困难群体4.1万余人。实施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将新开工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持续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新区56家定点医院实现住院、门诊跨省和门诊慢特病省内联网结算,1100余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省内“一卡通行”。降低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0.5个百分点。20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首位。

三是教体文卫事业均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托管实现全覆盖,6000多名初三学生享受晚自习服务,“社会公益服务进校园”入选全省“双减”典型案例。“青青益课”名师公益课堂在线学习超225万次。启用中小学、幼儿园21所,增加学位1.5万个。创建省一类及以上幼儿园53所,全区优质园占比提高至72%。面向全国引进名师、名校长、名园长和名师“种子计划”人才99人,18人获评齐鲁名师、名校长。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西海岸新区肿瘤医院主体封顶,全市唯一“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医医院通过三甲复审,人民医院、中心医院通过三级预评审,健共体“中心药房”和医保按人头总额付费试点率先启动。全市率先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医保按人头总额付费,推动医防融合发展。创新推出“云阅读”“云展览”“云演艺”等线上产品和棋牌娱乐平台充钱的的线下活动900余次,累计服务超过100余万人次。

四是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执行落实各项优化防控措施,“以快制快”打赢多轮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治理不断深化,“市民一家亲”“诉速办”平台[17]上线运行,顺利通过省市两级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转型试点中期验收。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18%。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稳定向好。

二、2023年工作思路及重点措施

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国家和省、市、新区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践行国家战略使命,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打造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力争12%。统筹推进60个战略性、引领性和支撑性海洋项目建设,新开工重点项目6个,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加快建设潍柴海洋装备制造中心、712所大型特种电机项目,拓展成品油轮、集装箱船、双燃料散货船等高端船型。引进培育海洋生物医药领军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链产值增长16%。高标准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成2个蓝色种业基地项目,争创1-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进大院大所和高校向区向海发展,加快水下感知、水下动力等技术创新,推动中科院海洋所整体搬迁、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核心运营机构实质化运营。推动部、省、市共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工作,建设高质量东亚海洋合作平台。

二是促进自贸片区提档升级。深化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探索,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建设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平台,打造国际贸易数字化体系。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推广“自贸贷”、汇率避险政策应用,探索争取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等试点资格,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推进产业高端化,打造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等3个千亩产业园。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自贸360度服务平台”,建设新型信用创新试验区。

三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深化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形成5项以上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完善功能区管理体制,理顺新区、功能区、镇街及平台公司关系,梳理规范权责清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效益 贡献”综合考评体系,推进区属企业市场化、专业化整合。健全支持民企改革发展政策,清理市场准入壁垒。统筹土地资源,强化房地联动和产城融合,保障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域用地供给。构建“大金控”体系,引领区域性金融要素大市场建设。

(二)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计划,开工建设山科大附属学校、大学城高校附属学校等中小学、幼儿园16所,增加学位1.3万个,推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支持驻区高校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首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青岛软件学院建设。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3所省级高水平职业学校和6个特色专业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2023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10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全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自建或共建各类研发中心,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以上。依托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的公共研发平台,引导区内科研院所研发资源和人才资源向企业需求聚焦,组织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载体规范发展,新入驻科技企业500家。深化校城融合,构建环高校创新经济圈。实施“才赋西海岸”三大行动,引入高端产才融合团队10个,人才总量达84万人。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新区产业链企业遇到的共性核心关键问题,继续推行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扩大揭榜制项目应用范围,力争解决50项技术难题。发挥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工院等平台项目的资源优势,依托浙大求实研究院、上海绿丞、创业黑马搭建科技成果供需方信息交流平台,更好发挥高校成果转化交易中心、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等平台比较优势,新增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科技型企业全覆盖。畅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渠道,推动设立中试基地10处,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以上、突破100亿元。

四是加大金融服务创新。推动金融招大引强工作,重点推动浦发银行自贸区支行等6家以上分支机构开业运营,引进设立各类基金机构10家以上。推动跨境金融创新,争取跨境基金整体规模突破百亿,优化完善金企对接服务机制,发挥好“金融管家”“金融服务平台”作用,组织召开金企对接活动60次以上,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占比更加优化,普惠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三)发力攻坚实体经济,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一是聚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坚持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固“底板”,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锻造“长板”。推进3d车载盖板等总投资2600多亿元的121个制造业重点项目,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提升高端装备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力争突破4000亿元。攻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芯屏”产业产值增长23%,人工智能等产业产值增长15%。超前布局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聚力建设四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重点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代傲电子等总投资500多亿元的16个项目、新型显示产业园万达光电等总投资1600多亿元的35个项目、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国橡中心等总投资1700多亿元的8个项目、氢能与储能产业园鸿基氢燃料电池等总投资80多亿元的13个项目,以特色产业园区的超常规发展铸就青岛新兴产业强劲引擎。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展省级“两业融合”试点,推动与先进制造业等多业融合。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七大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加速聚集优质金融资源,引进金融机构6家,新增过会、上市企业3家,存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增长17.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8%。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启用国家级航空物流超级货站,引育30家大型批发贸易企业和区域总部,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2家,争创全国流通服务网络强区。推出消费扩容提质系列措施,促进消费活力加快释放。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改造提升海上嘉年华等20条步行街。发展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流量型经济快速增长。

三是抢抓数字经济赛道。深入实施数字经济突破发展行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建15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推动50个“两化”融合改造项目竣工。新发布应用场景200个,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支持光谷软件园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加快数字化产业载体建设,提升青岛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园等园区承载能力,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统筹推进中国电信青岛云基地二期、中国联通山东青岛西海岸数据中心一期等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全区数据中心物理机架总量突破5000个。探索建设区域数字干线,协同打造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创新发展带。

(四)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导向,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

一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决贯彻落实国发18号文要求,抢抓山东省出台《实施方案》契机,加快海上能源岛等61个已纳入省《实施方案》的重大项目建设,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160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68亿元。实施总投资500亿元的200个工业技改项目,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胶州湾海上光伏等10个新能源项目,完成曹城山等2处风电场建设。美锦科技生态园竣工投产,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量达到1000辆。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应用,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争取开展碳捕捉技术研究。推动惠城环保生活垃圾分拣示范及环保综合利用装备制造基地落地,争取认定省级绿色工厂3家以上。

二是创新绿色低碳体制机制。落实新一轮“四增四减”三年行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土地等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创建国家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碳达峰工作方案,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建设全国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实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培育行动,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扎实开展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筹办好中欧环境与气候青岛论坛。

三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开展大小珠山、藏马山—铁镢山等山系生态修复,实施森林抚育10000亩。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整治灵山湾等湾区生态岸线,开展灵山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新增环岛绿道4.9公里。建设铁山水库等4个中型水库安全防护及智慧水务工程。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机制,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依法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

(五)持续聚焦开放特质,不断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是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健全产业链工作专班推进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实施“育苗”“倍增”计划,力促存量变革;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实施招强引大工程,促进增量崛起;全力推动金能可降解塑料及环保新材料、浙江万马等一批10亿元以上制造业和吉林百浪智能装备总部等48个优质产业项目早落地、快开工。聚焦产业链招大引强,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6个。促进外资扩量提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需求,洽谈引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30个以上,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20个以上。组建“青申谊长”产才沪联会,探索建立新区驻北京、深圳引才窗口,加快建设新区校友人才联盟。

二是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搭建黄河流域“9 2”跨境电商共享服务平台[18],建设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日韩跨境商品中心仓。落实胶东经济圈“9 5”城市陆海联动合作倡议[19],探索建立“双向飞地”“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机制,深度参与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开工山东国际大宗交易大厦,加快中国农垦进出口贸易板块等项目建设,打造原油、农产品等大宗散货商品全国集散中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推动消费扩容提质,畅通经济循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区域性节点。

三是推动“四张名片”提质升级。深化国际会展名区建设,推动“四张名片”提质升级。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推出电影主题体验馆,新引进影视企业100家,备案拍摄作品100部以上。筹办凤凰音乐节等本土节庆活动,创新青岛国际啤酒节运营模式,提升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办节水平。完善中铁博览城周边商业业态,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高端展会300场左右。

四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探索实行招投标“评定分离”,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在招投标平台登录、签订合同等业务中的应用。拓展“模拟审批”适用范围,优化升级“拿地即开工”举措。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税收、进出口等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等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大力清理简并各类资质资格许可事项,降低准入门槛。扩大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领域,打造“无事不扰”服务品牌。启用市民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健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发布新区《惠企政策词典》3.0版,扩大政策“免申即享”覆盖面,符合条件的惠企政策全部实现线上申报。

(六)强化特色差异化发展,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优势

充分发挥功能区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坚持创新引领、改革赋能、管理增效,走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前湾综保区,深化“区关港”“区关税”“区税银”等联动创新机制,培育做优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现代海洋等产业,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综合实力在全国综保区中进位争先。青岛开发区,做强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型显示等产业,建设转型发展区和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打造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标杆。董家口经济区,聚集发展高端化工、绿色低碳新材料、现代航运等产业,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标杆,成为青岛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聚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基因科技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个“千亿级”产业园区。灵山湾文化区,围绕影记文化、智慧科技、休闲度假等领域,加快16个现代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构建泛影视生态,建设新经济示范区。海洋高新区,坚持海洋特色、核心驱动、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快培育打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技装备、总部和“四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四大千亩产业园,建设湾区都市新城。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建设“国际种都”(青岛)高新技术示范区,积极洽谈引进国内领先的种业研发企业,打造国内一流乡村产业振兴双创高地,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交通商务区,突破发展商务办公、文创研发、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建设对外开放枢纽型高端服务中心和现代化新型城市副中心。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国际旅游度假区),瞄准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生命科技等产业,加快金融机构聚集和金融新场景应用,打造活力开放、共生共享城市新地标。

(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化高质量发展空间

一是推动城市更新提质增效。持续开展八大攻坚行动,加快城市更新建设。科学组织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为新区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全面推广老工业园区微更新改造、土地集约高效利用、重点低效片区产业升级等城市更新建设经验做法,放大示范引领效应,擦亮“更新西海岸、活力新家园”城市更新建设品牌。用好中央保交楼政策和纾困资金,全力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实施g228丹东线改建、黄渔路改建、嘉陵江路道路及管网、s311黄张路改建、沈海高速藏马山互通立交、沈海高速泊里互通连接线、2023年四好农村路、门户节点提升工程(一期)等新建项目14个,总投资63亿元,进一步完善新区交通路网布局。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推动青日、董潍、董沂铁路加快进度、明董高速建成通车,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畅通与京津冀、长三角的快速通道。

二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对2个市级和10个区级示范片区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准运营,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全面振兴统筹综合体。推进实施现代农业强县项目,培育1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蓝莓等10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广“乡村公共资源 共富公司”模式[20],多方拓宽增收渠道。完成农民专业技能培训4000人,培育农村电商、社会化服务等多领域乡村致富带头人。牢牢抓住“不致贫不返贫”工作底线,持续完善“5312”防返贫致贫监测机制体系。抓实监测和帮扶两条主线,大力推行“1 n”一揽子综合帮扶。全面落实东西协作责任任务,助力协作地乡村振兴。积极推进数字三农服务平台建设。认真谋划2023年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推进。持续推进农村“村庄清洁”行动,聚焦“三清三治四提升”10项重点任务,加快推动洁净村庄向美丽宜居升级。

三是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广“骑先锋”“红色物业”等基层治理新模式[21]。加强数字社会建设,完善城市云脑运行体系,新增智慧社区335个,拓展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信息化应用场景。完善“诉速办”等群众诉求处置机制,建设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探索“和美家园”共建议事会新模式。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兜牢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落实河道管理和河湖长制,突出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利用保护,合理调配客水、本地水、海淡水和再生水利用。建立“全覆盖、无缝隙”的环卫巡查体系,推动城市环卫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持续推进撤桶并点和密闭式桶点建设,补齐末端厨余垃圾处置短板。做好青岛市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终期验收,打造“双全”数字化改革西海岸经验。优化提升城市云脑,全面提升城市数字治理能力。

(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是全面促进就业扩容提质。新增就业见习(实习实训)基地30个,开展职业技能精准培训8000人,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用好线上“零工之家”市场平台和产业人才“供需通”网上对接平台,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85%。以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就业结构优化,成立融合光电产业人才服务专班,大力引进“芯屏”、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人才、技能型人才,引进青年人才3万人以上。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同比增长机制,持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二是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全覆盖。推动drg棋牌娱乐平台充钱的的支付方式改革[22]扩面覆盖。继续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再增加30元。新增54处医保工作站,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完善全域化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新建养老服务驿站15处,建成老年大学三沙路校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新增托位1730个。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高标准推进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西海岸新区肿瘤医院建设,推动中医医院、第二中医医院等“一院多区”发展,新建成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全力打造半岛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全域“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体系[23]。持续拓展27家基层国医馆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两湾一岛一线”重点任务攻坚,高水平服务保障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推进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等总投资700亿元的4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培育高端旅游业态。提升78公里亲海长廊,打造最美休闲海岸带。打造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家以上,游客接待量增长20%以上,旅游收入突破300亿元。启用市民文化中心,开放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和市民精神家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成大学城六大公共场馆,增建文体设施20处。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1.5万场次。开工中国羽协青岛训练基地。承办山东省冰球联赛、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吸引职业体育俱乐部和高水平赛事长期落户,加快建设体育强区。



[1] 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2] “海洋十年”:由联合国大会批准实施,旨在推动形成海洋领域创新性的科学问题棋牌娱乐平台充钱的的解决方案,促进海洋、气候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年。

[3] 全市“摘星夺旗”考核:青岛市组织开展的经济运行及重点工作“摘星夺旗”考核,包括经济运行、项目签约落地、城市更新建设3个板块17项指标。

[4] “一金两贷双保险”:共同富裕基金、“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普惠稳岗贷、露营旅游保险、新市民保险五大金融政策。

[5] 免申即享:是指通过政府部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群众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

[6] “灯塔工厂”:是由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与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作开展遴选,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具有榜样意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7] “工业赋能”场景:工业企业开放的场景。

[8] 省级绿色工厂:是指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9] 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又称c40城市集团,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城市联合组织,致力于推动城市的减排行动和可持续发展。

[10] “橡链云”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由赛轮集团打造的“橡链云”互联网平台,是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快速打通橡胶行业关键生产要素,能够更全面的实现企业内部经营和上下游企业的全面互通。

[11]红蓝保护线:工业用地保护红线是为了保障新区长远发展确定的长期保护的工业用地界线,保护期限与新区国土空间规划期限保持一致;工业用地保护蓝线是为了稳定新区一定时期内工业用地总规模,保障现状产业空间有序过渡。

[12] “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主要是指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综合竞争优势,集群内产业链条完整,集群创新转化能力和协作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13] “五位一体”招商机制:新区建立的由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招商与发展政策、专业招商部门专业化定向招商、国企平台投资开发、大功能区园区平台有效承接、镇街做好项目服务保障的“五位一体”定向招商运行机制。

[14] 全省首家“法律服务超市”:新区规划建设的线下线上法律服务平台,集“政务、业务、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法治宣传、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法律服务。

[15] “西海贝”信用积分平台:为加快推进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信用西海岸”品牌,新区对辖区内常住户口的自然人通过信用积分方式进行信用评价建立了信用积分平台,并拓展实施了7类公共服务领域的信用积分应用场景。

[16] “5312”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五支队伍监测排查,三个层面预警研判,一个渠道统一处置,二重核查确保质量,实现动态监测排查全覆盖,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7] “诉速办”平台:是新区推出的一项市民诉求反映的新渠道,该平台利用微信服务号接受市民诉求、建议,进一步提高诉求处置效率。

[18] 黄河流域“9 2”跨境电商共享服务平台:新区搭建的覆盖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黄河流域9省区及新疆、云南两省区共11个省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协同打造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生态圈。

[19] 胶东经济圈“9 5”城市陆海联动合作倡议: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与沿黄河流域9省(区)省会城市签署的沿黄“9 5”城市陆海联动开放合作倡议。

[20] “乡村公共资源 共富公司”模式:新区通过整合闲置资源,盘活公共资源,利用资源联合开发、创投、经营,组建乡村共富公司,探索建立的“乡村公共资源 共富公司”新模式。

[21] “骑先锋”“红色物业”等基层治理新模式:新区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率先打造全市首个以外卖配送员为主体的“骑先锋”新就业群体党建品牌;此外实施了“党建 物业”的“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辖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既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又能细化物业服务功能。

[22] drg棋牌娱乐平台充钱的的支付方式改革:drg棋牌娱乐平台充钱的的支付方式是考虑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把住院病例分入临床病症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drg病组,并以drg病组均费为基准计算点数进行医保支付的按质量“打包”付费模式。

[23] 全域“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体系:建立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级协同管理和区域冠心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等六种并发症预防的慢性病管理体系。

附件加载中...
回到
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