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建设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棋牌娱乐平台充钱的

收藏
  • 发文机关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
  • 索引号 692020220527143309
  • 成文日期 2022-05-26
  •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发布日期 2022-05-26
  • 政策咨询部门 区交通局
  • 生效日期 2022-05-26
  • 政策咨询电话 0532-86162787
  • 失效日期 2026-01-01
  • 有效性 有效
  • 废止日期
  •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建设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青西新管办字〔2022〕29号
    字体大小:
    全文下载

    各大功能区管委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管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各单位:

    《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管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

    2022年5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国家和山东省政府支持青岛和西海岸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西海岸新区开启新时代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起步期,同时也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加速期。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打造集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是“十四五”时期西海岸新区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强化服务周边地区发展,落实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战略的重点任务。《西海岸新区交通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推进综合交通、区域交通、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综合一体、便捷高效、互联共享、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的国际化一流新区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本规划基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主要阐述规划期内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是引导和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交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安排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的基本依据。

    (一)发展成就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西海岸新区抢抓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建设重大机遇,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大力推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蓝色产业,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新区形成了六大蓝色经济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支点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平台。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新区以可持续性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际性港口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支点作用,初步形成“集约化交通为主导,客货分离、立体空间有机结合”的交通体系。新区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输结构不断优化,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交通运输行业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1.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交通协同加快推进

    (1)铁路建设

    “十三五”期间铁路枢纽基本成型。青盐铁路于2018年12月26日竣工运营,正线全长196.8公里。青岛西站于2018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规模为6台14线(其中先期建设4台11线,预留2台3线)。

    (2)公路网建设稳步推进

    “十三五”时期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县道为主体,乡道为基础,纵横交错、干支相连、相互补充、贯通城乡的公路网体系。2020年末西海岸新区公路通车里程234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条,通车总里程为148.745公里;普通国省道共计11条,通车总里程514.1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80.3公里。

    高速公路:“十三五”期间高速公路工程加快建设。区内共有5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48.745km,分别为沈海高速,青兰高速,前湾港疏港1号线,前湾港疏港2号线和前湾港疏港3号线。目前正在规划实施董梁高速、明董高速,其中董梁高速(董家口—沈海高速段)已完工,明董高速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计划2022年正式开工。

    普通国省道:“十三五”期间共管养普通国省道公路共计11条,通车总里程514.1公里,交通局养护总里程374.87公里。其中国道四条,分别为g204、g341、g342、g228;省道七条,分别为s209、s215、s216、s220、s311、s312、s504。

    农村公路:“十三五”期间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及路况水平稳步提升。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区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80.3公里。已实现农村公路全覆盖,村村通油(水泥)路及连通达到100%,对我区主要旅游景点、农业示范园区、学校、医院实现了全部连接并通车。

    (3)港口码头建设

    “十三五”期间西海岸新区港航系统建设初具规模。琅琊码头、斋堂岛码头、灵山岛码头、青岛明天国际游艇会展中心客运码头、南屯码头、竹岔岛码头等7个码头启动改扩建,规划建设了公务船码头项目工程。青岛港董家口港区胡家山作业区防波堤工程、青岛港前湾港区泛亚码头工程、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董家口港区华能码头二期工程、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工程、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工程、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码头二期工程(原油品码头一期1个泊位)、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油品码头项目(原油品一期2个泊位和原油品二期1个泊位)、青岛港董家口港区12万吨级原油泊位工程(原油品码头三期)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

    (4)客货场站

    青岛西站综合客运枢纽:青岛西站综合客运枢纽包括铁路青岛西站站房、站场、存车场,地铁6号线预埋工程,青岛客站换乘中心及配套工程三部分,总占地面积约86.99万平方米,于2018年12月26日投入使用,是集铁路、轨道交通、公路交通等方式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枢纽。青岛西站建成通车并增开上海、重庆等方向高铁,地铁1号线新区段实现贯通,地铁13号线实现运营,新区迎来“双铁时代”。

    董家口站为三等站,于2018年12月开通运营。总用地面积约7.7万m2,综合站房建筑面积3000m2。集地铁、公交、长途客运、社会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2.公共交通规模扩大,城市交通结构优化升级

    (1)常规公交

    “十三五”期间新区建成并投入使用王台公交换乘站、黄河路公交停保站、公交停车场约14处、新增公交首末站19处。现有公交场站46处,场站总面积约为38.2公顷,可停放总车辆约1910标台,其中大型公交枢纽包括太行山路场站、西海岸汽车总站公交枢纽站、青岛西站公交枢纽站、泊里换乘站、隧道薛家岛枢纽站、灵山卫公交枢纽站和灵山湾路公交枢纽站等。

    公交线路数共有240条。公交线路总长4753.8公里,公交车共2207辆,公交车站3052个,年均发送乘客约2亿人次。江山路公交专用道(滨海大道—淮河路)和长江路公交专用道(江山路—安子公交枢纽站)共约21.3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79.7%,对应人口、岗位覆盖率分别为91.4%和88.9%。

    (2)地铁

    青岛地铁13号线于2018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线路起于嘉陵江路站,经由青岛西海岸新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与董家口经济区,止于董家口火车站,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截至2020年12月,青岛地铁13号线线路全长70千米(目前嘉陵江路站、香江路尚未开通)。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辛屯路站,终点为生态园站,线路正线全长30.492公里,于2019年12月16日正式开工;青岛地铁1号线跨海段于2021年底开通运营。

    (3)出租汽车

    2018年全区出租客运企业达到5家,出租车711辆,2018年对全区出租车《道路运输证》进行审验760证次,换(补)发证件191个,办理出租车更新手续45件;共受理网约车643件,发证591个,注销证件16个。

    3.客货运输初步实现健康发展

    (1)旅客运输

    坚持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强行业管理,交通惠民服务显著改善,道路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2)货运运输

    “十三五”期间新区物流运输业初步建立了具有国际、国内区域物流服务功能与能力的现代物流运输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水平和运作方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助力青岛成为服务山东、辐射周边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丝绸之路物流枢纽。

    4.智慧绿色平安创新发展稳步推进,交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1)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公路方面。建成路网监测与事件处置平台,实现信息和图像的实时汇总、外场设备的直接管控、道路运行和应急事件信息的及时发布。建成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一期工程,实现对普通国省道公路重要路段、部分隧道的实时监测。实现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路面技术状况年度检测自动化快速采集、入库以及技术状况评定和路面病害季度数据上报。

    港航方面。建成青岛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和青岛市近海船舶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港口危险品安全监管和海上旅游客运船舶的有效监管。

    道路运输方面。建设公交运行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公交智能调度,同时实现了视频网络监控;建设巡游车服务监管平台、交通运政监察系统、营运数据分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行业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交通运输企业、人员、运载工具的多位动态监管;以企业为主体建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管系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科学监管。

    智慧公交方面。目前真情巴士智慧公交项目在西海岸新区得到很好的实践。智慧公交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决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安防保障系统、运维系统、智能场站系统、乘客出行服务系统等六大系统使得公交调度管理效率提升约20%,车辆利用率提升约10%,年事故费用同比下降约50%。

    安全应急方面。建设安全监督与应急处置平台,实现对两客一危车辆、四客一危船只等载运工具的位置信息监测,初步完成对重点车辆、应急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

    (2)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推进“大交通”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牢固树立“一城一交”改革方向,推进“一个部门管交通”。明确由区交通运输局牵头推进全区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服务,统筹协调公路、港口、民航、轨道交通和邮政行业发展,将交通运输综合规划纳入全区“多规合一”方案统筹平衡。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优化办理流程,提升办理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形式要求

    “十三五”期间西海岸新区公路、铁路和港口码头的建设成就显著,公共交通规模扩大,城市交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保障。“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省开启现代化交通强省建设和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西海岸新区将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在国家、山东省、青岛市的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背景之下,西海岸新区的交通发展将会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与挑战。

    1.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的打造,要求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保障多式联运航运物流的发展。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的高度信任和重托,对青岛寄予厚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青岛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航运物流、先进制造等产业,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支持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试点开展国际范围船舶交易,支持设立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多功能集拼仓。发挥港口功能优势,加强自贸试验区与海港、空港联动,推进海陆空邮协同发展。

    2.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需推进“一体两翼”的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前湾港、董家口港口功能。

    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明确青岛作为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19年建设名单。规划要求加快构建联通内外、交织成网、高效便捷的“通道 枢纽 网络”物流运作体系。按照青岛市编制的建设方案,青岛市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选址位于西海岸新区,采用“一体两翼”空间格局,即以西海岸新区内的制造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主体,以新区内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董家口循环经济示范区为重点区域,打造青岛市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3.山东半岛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的建设,需充分发挥青岛港口岸优势,集聚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2019年9月,国务院批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在青岛口岸海陆空铁综合交通网络中心的区位优势,统筹海港、陆港、空港、铁路联运功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加强上合示范区与青岛港的衔接。

    4.推进“交通强国”战略实施,要求西海岸新区交通运输转变发展动能,由“适度超前”到“全面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圈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通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

    交通运输要引领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应遵循“四个交通”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服务网络,提供更加安全、畅通、舒适、便捷、低碳和个性化的运输服务,显著增强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优势。

    5.推进胶东半岛一体化需要构建快捷通达、便捷高效的运输体系。

    2020年1月14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加强胶东五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聚力打造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做大做强省港口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这意味着山东将加快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进程。目前,青岛已拟订《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加快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该协议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知名城市群的部署,需要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五市一体化发展提供快捷通达、便捷高效的运输体系。西海岸新区应紧抓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自身经济。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以“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的发展愿景为指引,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增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努力构建衔接高效、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宜业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区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服务国家和山东省战略。既要服务国家赋予我省“一带一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交通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又要从服务和引领我省建设交通强省和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的角度谋划好西海岸新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分析研判新形势、新要求。既要坚持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约束性,保证可落地、可检查、易评估。

    二是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统筹。既要完善“十四五”规划体系,全面做好总规划和各行业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又要突出重点领域,在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提升综合交通网络效率、调整综合运输结构等重大问题方面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具体措施。

    三是坚持绿色安全与科技驱动相结合。把可持续作为行业发展基本要求,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强省战略出发,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落实到交通运输各环节,努力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把安全保障作为前提,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守红线定位和底线思维,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突出科技的先导作用,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引领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坚持长远谋划和近期见效相协调。既要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正在开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考虑远景发展,也要立足今后5年实际考虑近期实效,合理安排“十四五”目标任务。“十四五”规划是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起步,要与贯彻落实《纲要》紧密结合,同时也要与西海岸新区“十三五”后续建设任务有序衔接,特别是要把刚刚启动的项目和正在建设的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使规划有序衔接。

    (三)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海港优势,将西海岸新区打造成为“沿黄达海、连通全球”的陆海联动战略支点,至2025年初步形成经济高效、绿色集约、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形成“一廊两带三通道”的综合交通格局,构建“通道 网络 枢纽”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着力打造“两水两铁多枢纽”,支撑青岛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融合港城发展,围绕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形成“两点放射、多线通达”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支撑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统筹推进机场、高铁、地铁、二隧、疏港交通、主干路网规划建设,绘制综合交通一张图,实现西海岸新区“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

    三、发展任务

    (一)打造“123”交通圈,支撑国家枢纽城市建设

    1.客运铁路

    重点完善新区西向、南向与周边城市的铁路联系,接入已有的鲁南高铁及规划的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完善新区客运铁路网络,提升新区铁路枢纽地位。打造新区高速铁路“123”交通圈,实现新区1小时覆盖胶东半岛城市群,2小时到达山东省内城市,3小时到达京津冀、长三角、辽中南、中原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

    (1)建设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联络线,将青盐铁路接入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辐射泰安方向。鲁中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海通道与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的便捷连接线,兼具城际与路网功能。

    (2)积极推动青日高铁规划建设。作为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新区枢纽区位,实现铁路客货分离具有重要意义。

    (3)开展胶州湾过海铁路前期研究。线路出青岛西站继续东北方向走行,穿小珠山后以地下形式在齐长城路沿线设黄岛站,线路继续以地下形式向东过胶州湾,于青岛站下方新建青岛站地下车场,后线路继续以隧道形式北行,引入青岛北站。

    2.货运铁路

    为完善港口疏港体系,促进货运体系向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在既有胶黄线的基础上,推进董家口至沂水铁路、董家口至潍坊铁路的规划实施,构建“多连通”的货运支线网。积极发展空铁等新技术交通运输工具,建设前湾港南港空铁提升集装箱海铁联运能力。

    (1)董家口至沂水西铁路

    线路自青盐铁路董家口站引出,向西接入瓦日铁路,正线长99.11公里(青岛段长19.65公里)。

    (2)董家口至潍坊铁路

    董家口至潍坊铁路自坊子站东侧引出,而后向南新建单线,经安丘、诸城,跨胶新线,下穿青连铁路,利用疏港铁路引入董家口南站。

    (二)构建“快轨”上的高效新区,支撑和引导空间发展

    规划构建区内成网,组团直连的轨道交通网络,支撑新区“一核三区”城市空间拓展。在编的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初步确定西海岸新区规划轨道线路8条,总长度约283km,线网密度达0.82km/km2。

    8条轨道线分别为1号线、2号线、6号线、12号线、13号线、19号线、21号线和22号线。其中1号线和2号线跨胶州湾,联系东岸城区,分别与13号线和19号线构成贯穿新区东西的重要客运通道。6号线重点串联西区、东区和国际经济合作区,形成绕小珠山半环线。12号线是新区联系上合示范区、胶东机场的胶州湾西岸南北重要通道。21号线重点串联唐岛湾、自贸区、桥头堡和国际经济合作区,预留上合示范区衔接条件。22号线为西区内部服务线路。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三期建设规划和新区未来发展需要,十四五期间规划建成6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6号线二期南段工程,争取6号线二期北段工程和12号线纳入建设规划,开展21号线前期研究工作。

    (三)全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1.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做“强”前湾港、做“大”董家口港

    前湾港区:国际集装箱干线港,贸易港、高端港航服务业中心,推进矿石、煤炭向董家口港区转移。

    董家口港区:综合性大港。以矿石、石油、煤炭为主的综合性港区,逐步拓展集装箱运输。进一步完善董家口油港功能。

    黄岛油港区:坚持近限远迁的发展原则,随临港产业的转移逐步调整功能。

    2.集约疏港通道

    规划新建北向疏港专用路和西向疏港路,与疏港高架—胶州湾高速和2号疏港高速形成4条集约疏港通道。同步完善港区及后方堆场内部道路,拓宽疏港高架(通河路以北段)至双向8车道,建设通河路—疏港高架北向匝道。积极推进湾底主干路至茂山路、千山南路至港区规划建设工作。

    3.规划建设南港区疏港铁路

    抓住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引进智能空轨技术,提升前湾港货运交通运输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地面交通拥堵。

    4.实施南港区汉江路客货分离

    对汉江路实施分幅改造,北侧临近港区设置为货运专用通道,双向4车道;南侧设置为维多利亚湾进出客运通道,双向8车道。

    5.实施青兰高速(环胶州湾段)、疏港2号线货车通行费用减免政策

    通过对青兰高速(黄岛东—红石崖段)、疏港2号线实施货车定向通行费用减免,引导大型货车通过高速进行集散,降低地面交通压力,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6.推进董家口港对外集疏运公路体系建设

    完善董家口港对外集疏运的公路体系,“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董梁高速、明董高速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潍坊市、烟台市及鲁中地区联系,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同时推进土董一级路一期建设,完善区域内普通国省干道,加强与周边城市融合。

    (四)规划高快一体骨干路网,实现内联外达

    1.完善高速公路网络

    构架“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新建明董高速公路、董梁高速公路,沈海高速、胶州湾高速均由现状双向4车道拓宽至双向8车道。

    2.提升普通国省道路网通达能力

    在现状g228(昆仑山路)、g204和s220的基础上,规划黄渔路北延、宝张路、g204改线;研究s311(黄张路)拓宽、g341(东岳路)拓宽、s209(开城路)拓宽、s312(泊里—海青段)改线等;实施滨海大道(海西路—g204段)、淮河路西延等对外道路工程。结合产业布局和交通量增长情况,对不满足交通需求和服务水平低的路段进行拓宽改建。

    3.加强与胶东机场衔接

    规划形成“两高一快六主”联系通道。两高:胶州湾高速-机场高速、沈海高速-机场南快速路和昆仑山路-海尔大道快速路;一快:机场西快速路-昆仑山路快速路;六主:土董一级路、张宝公路、g204、黄渔路北延-温州路,珠宋路-尚德大道-胶州东路和昆仑山路-交大大道-营旧路(航安大道)。

    4.推动新区内“承接桥隧、串联三区”高快速路网体系建设

    重点建设东西区间的联系通道,规划昆仑山路快速化改造、开城路局部改造提升、海西路快速路改造等,实施珠江路下穿石油大学工程,积极推动g228小珠山隧道的规划建设。

    加强港口集疏运,实施疏港高架路拓宽改造(含通河路立交工程)、汉江路拓宽改造、新建明董高速与疏港二路接线工程。

    实施二隧衔接道路建设,新建淮河路高架、淮河路—江山路互通立交及周边相关道路的建设。

    (五)统筹城乡交通,实现一体化发展

    1.城乡交通基础设施

    (1)干线公路

    重点加密西部乡镇对外交通网络,规划新增g204改线(土董路)、张宝公路、瓦韩路等通道,可服务宝山镇、六汪镇、铁山镇、大村镇、藏马镇、大场镇等多个镇区,大幅提升对外交通联系便捷度。规划s220海青段改线、s312改线、g341六汪段改线等,剥离镇区过境货运交通,初步实现客货分离,提升交通安全。

    (2)农村公路

    到2025年,西海岸新区将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农村公路体系,县乡道中等路及以上比例提升为85%以上,并结合社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需求,优化完善城乡公交线网布局和物流服务网点,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物流运输效率。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交化客车、农户通硬化路,农村物流通达率、公路养护率、路长制覆盖率达到100%。

    “十四五”期间,力争实施县道072石芍路、县道094铺董路、乡道054石长路等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约30公里,到2025年,全区达到三级及以上技术标准的县乡公路比例提升至77%以上。

    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区政府、镇街主要负责同志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为县、乡、村三级路长,负责相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及路域环境整治,建立“区政府指导、镇街负责、市场养护、环卫保洁”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

    按照路面使用寿命周期及交通部有关规定,以路面技术状况评价和路面养护规范为指导,科学合理的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和安全畅通能力,“十四五”期间,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500公里,维护提升农村公路良好的通行条件与服务质量。

    2.城乡公交

    目前新区范围内城乡客运已全部完成公交化改造,城乡公交实现全域覆盖。“十四五”期间将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方式,统筹兼顾城乡公交的公益属性和市场运营效率,因地制宜灵活设置线路,加强城乡公交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拓展综合运输效益,增强城乡公交线路服务乡村旅游的能力。

    持续优化城乡公交线网体系和运营结构,逐步提升城乡公交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加快构建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实现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更好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加强城乡公交运营安全管理,推广应用城乡公交运营与安全信息系统,全方位加强城乡公交运输监管。

    3.城乡物流

    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统筹做好节点布局规划,完善服务功能,形成以区级物流中心、街道服务站、社区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物流网络,补齐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畅通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下乡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物流网络均衡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农村物流服务品牌,集约化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并加强与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

    合理优化公共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完善城乡双向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各类存量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和“三旧” 设施转作智能物流设施的改造。支持物流企业加快自身信息化升级改造和物流设施功能的完善,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提升资源集约化和高效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六)持续提升公交服务,全面落实公交优先

    扩大公交服务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在提高城市公交站点覆盖率的基础上,提升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深度,并合理提高发车频率,适当延长机场等枢纽接驳的城市公交和城市轨道线路运营时间。加大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优先在城市中心城区及交通密集区域形成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营速度。

    落实公交场站配建制度,支撑线路优化调整。通过配建,解决公交场站用地难落实、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推进大型公共建筑、活动中心、商业办公建筑、大型居住区配建公交场站的同步配套建设,加速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推动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规划建设,构建“轨道 公交 慢行”的多网融合系统。对部分公交站点进行迁移改造,满足轨道和公交换乘需要。推进轨道车站p r停车场建设,实现轨道站与临近停车场的有效衔接。推进站点非机动车停车系统的建设,明确非机动车停放点的建设和管养权问题。推动轨道站点、重点地区与商圈步行连廊系统规划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建设轨道站点路外机动车临时停放点,满足出租车临时停放需求。

    (七)推动枢纽转型升级,打造互联互通的公路客运枢纽

    集约用地,规划形成“两主、一辅、一旅游”布局模式。形成枢纽综合体、汽车总站、泊里汽车站、青岛西站4处长途客运站,服务新区长途客运需求。

    控制用地规模。综合考虑长途汽车站的功能定位,推进公路客运枢纽的综合开发,规划公路客运枢纽用地19.2万m2。

    复合利用现有公路客运场站。西海岸汽车总站、青岛西站可利用富余空间作为常规公交停保场、首末站,结合景区分布和客流出行特征设置旅游集散换乘枢纽,兼顾定制公交功能。

    (八)面向未来,促进智慧、多元、可持续交通发展

    加快交通行业资源统筹整合,实现门户入口整合、信息资源共享、支撑环境统筹。立足工作需要,细化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协议与具体任务,研制共享应用平台。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环保型交通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推进应用智能道路、智能航运、自动化码头、智能仓储和分拣系统等新型装备设施。研究完善交通运输相关领域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机制,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清单及更新制度,建立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

    四、“十四五”期间交通建设计划

    (一)道路工程

    十四五期间应重点加强区域道路一体化发展,强化北向胶东机场联系和西向潍坊、日照方向联系,充分融入胶东经济圈,实现新区对外辐射和带动发展。共规划道路工程45项,其中建设库项目24项,备选库项目16项,前期规划研究项目5项。

    (二)铁路工程

    规划建设前湾港南港疏港铁路,由南港区接至现状黄岛站,缓解地面货运交通压力。

    积极推进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建设,实现与北京、上海的快速联系。开展青日高铁和胶州湾过海铁路前期研究工作。

    推动董家口至沂水西货运铁路规划建设,开展董家口至潍坊货运铁路前期研究工作。

    (三)轨道

    1.继续推动轨道线路建设

    开工建设6号线二期南段(辛屯路站—青岛西站段)。开展轨道12号线、轨道21号线的前期研究工作,争取纳入下一阶段的轨道建设计划。

    2.推动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规划建设,构建“轨道 公交 慢行”的多网融合系统

    “十四五”期间开展轨道交通1号线、6号线公交接驳规划。对部分公交站点进行迁移改造,原则上主干路上均应设置港湾站,满足轨道和公交换乘需要。推进轨道车站p r停车场建设,实现轨道站与临近停车场的有效衔接。推进站点非机动车停车系统的建设,明确非机动车停放点的建设和管养权问题。

    (四)常规公交

    根据客流需求合理采购公交车辆,有计划更新报废车辆;积极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实现公交提速;结合客流需求、线路优化调整及用地情况,积极推动公交场站建设,保障场站用地足量供应;合理布设公交充电桩,保障新能源车辆充、换电需求;结合道路条件和居民需求逐步实施国省道及城区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工作;建设新区统一公交智能管理及app系统,进一步方便乘客出行及查询;采购易燃易爆油气体监测装置,并实施监控车辆运行状态,保障运行安全。

    (五)长途客运

    1.规划新增枢纽综合体,打造区域公共服务中心。集长途客运、二隧公交枢纽、轨道、常规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打造区域公共服务中心。

    2.完善枢纽引导标识系统。参照《综合客运枢纽导向系统布设规范》(jt/t1247—2019),完善标识系统,提升客流顺畅程度和枢纽换乘效率。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全社会办交通的积极性,扎实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运输发展各项工作。建议区政府成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与发改、国土、财政、建设、环保等各部门交流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向前发展。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管理”。

    (二)强化规划实施

    规划目标和任务要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各相关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本规划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评估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和评估,及时掌握和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规定程序适时调整。

    (三)强化资金保障

    多渠道筹措资金,拓宽项目资金来源,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根据项目建设迫切程度匹配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积极争取部、省、市等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贴资金的同时,调整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资金,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四)强化用地保障

    严格执行用地政策和用地标准,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资源共享、通道线路集中布局和土地空间综合利用,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机制,最大程度地节约土地资源。根据建设发展目标的用地需求和规划的实施进程,合理统筹平衡各阶段的用地指标,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持续稳定和综合运输体系的结构调整优化。

    全力做好项目建设涉及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调整和补划、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主动化解项目政策处理中的各项矛盾,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附件:
    解读
    附件加载中...
    回到
    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