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棋牌娱乐平台充钱的

收藏
  • 发文机关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
  • 索引号 692020240301172734
  • 成文日期 2024-02-28
  •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发布日期 2024-02-28
  • 政策咨询部门 区教育和体育局
  • 生效日期 2024-01-01
  • 政策咨询电话 0532-88189270
  • 失效日期 2027-01-01
  • 有效性 有效
  • 废止日期
  •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青西新管办字〔2024〕9号
    字体大小:
    全文下载

    各大功能区管委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管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各单位:

    《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管委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

    2024年2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青岛西海岸新区

    教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强国建设决策部署,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事业更高质量发展,打造教育强区,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超前布局,加强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全面提升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系统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服务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教育之强夯实新区富强之基,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省市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区担当。

    二、主要目标

    到2026年,新区城乡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容升级,学位充足、布局合理、资源优质的高质量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基本形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达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教育事业服务支撑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强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力争教育综合实力处于全省前列,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三、重点任务

    启动东中西区域教育提升发展战略,以西部片区强镇筑基行动、东北部片区教育提升工程、星光岛片区教育登峰计划为抓手,辐射带动区域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重点实施六大行动。

    (一)全环境立德树人行动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思政课。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完善区域内一体化备课机制,开设思政“同城大课堂”。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开展优质课评选、教学大赛。用好杨家山里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团课、班队会、课后服务等,引导组织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将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纳入教师招聘计划予以重点保障,力争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文化和旅游局〕

    2.突出全方位育人实效。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十大节日”,用“节、赛、会、展、演”等各种形式,精进实施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扎实推进“每校一品牌、每月一主题、每生一社团”德育模式建设,将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十个好习惯”融入学校德育体系,促进习惯养成教育。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建立校内志愿服务岗,高中(中职)学校开展志愿者星级认证。坚持“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治教育,开展网络普法和网络文明“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系列活动。深化“大美西海岸 研学欢乐行”研学品牌,每年认定、推荐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营地,到2026年研学基地达到110处。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实现中小学“绿色学校”全覆盖。〔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工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团区委、各镇街〕

    3.提升艺术体育素养。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学生每天校内中等强度及以上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中职)学校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个学段每位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项体育技能。加强中小学校体育社团和运动队建设,促进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开展。创新校园足球精英培养模式,实施职业俱乐部与足球强校运动队共建,推进区队校办。深化体教融合,推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场地、设施、赛事、师资等方面深度融合。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帮助学生学习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展演展示活动。中小学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实施全员艺术素质测评。推动高雅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设西海岸地方文化特色美育课程。支持中小学与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开展合作,建设高水平特色艺术团。〔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文化和旅游局〕

    4.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寄宿制、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按照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逐步配齐配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健康体检,有效防控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等,学生体质体能不断改善。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强化心理咨询辅导,做好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到2026年所有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10个班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将学生欺凌和暴力治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防范学生极端伤害事件专项治理。〔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健康局、开发区公安分局、黄岛公安分局〕

    5.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施校家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打造学校、家庭、社会等各场域良性互动的全环境育人体系。面向党员、教师、家长、未成年人群体进行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各学校每学期至少邀请市、区级宣讲团开展2场宣讲。推进家长学校达标创优,每年打造6个家庭教育优秀校。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与绩效纳入教师考评体系,三年时间培育10名家庭教育名师,建立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加强家长委员会管理指导,拓展家庭教育资源,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经验讲师团”“家长职业讲师团”建成率达100%。完善教师全员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等阵地,建设少年儿童阅读、托管及亲子活动场所,力争2026年实现全覆盖。〔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妇联、工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各镇街〕

    (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行动

    1.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力度,进一步优化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使用长效机制,确保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按标准落实配套学位,探索同步增加托育托位。科学预测适龄幼儿数量增减及结构变化,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适度合并小规模幼儿园,扩增优质公办学位,到2026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65%以上。探索“托幼一体化”服务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局、各镇街〕

    2.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优化镇(街道)、村(社区)幼儿园一体化管理,统筹实施经费、师资、设施配备和保教管理,镇街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示范园标准。深化联盟办园改革,打造“联智共赢、盟育新幼”联盟办园品牌,保持联盟办园全员、全域覆盖。提升幼儿园软硬件水平,到2026年优质园(省一类及以上幼儿园)占比达到85%以上。实施幼儿游戏提升工程,加强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丰富“畅玩”游戏品牌内涵。全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实现园校衔接常态化。推动学前教育教研改革,培育推树一批保教示范典型和教学成果。〔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各镇街〕

    3.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定期核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探索开展分园随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中心园一并核编。持续加大在编(人员控制总量)幼儿教师招聘力度,到2026年,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含人员控制总量)占比达到70%以上。健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联合高校试点建设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基地。组织开展新一轮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园长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名师、名园长工作室建设,三年时间重点培养30名市、区(市)级名园长后备人选,40名市、区(市)级名师后备人选。落实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工委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各镇街〕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

    1.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动热点区域教育项目建设,三年时间新建改扩建21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现优质学位持续扩容。深入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拓展省级强镇筑基试点覆盖面。建立区级强镇筑基工作推进机制,力争实现强镇筑基覆盖所有8个乡镇,全面提升西部片区教育发展水平。实施黄岛街道片区教育提升工程,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品质,以此为支点,持续扩大东北部片区(黄岛街道、红石崖街道、中德生态园)优质教育供给。合理优化乡村教育布局,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打造一批质量一流的美丽乡村学校,助力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实施强校扩优行动,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共建和捆绑评价全覆盖。〔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各镇街〕

    2.深化集团化办学。合理优化集团化布局,构建城乡一体、学段互动、跨区域合作的集团化办学体系,集团化办学覆盖率保持在70%以上。深化融合型、联盟型集团发展和镇域一体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新建校、帮扶薄弱校提高办学水平,到2026年打造4-6个市级普通中小学教育集团典型。加强集团化办学深层次研究,优化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升集团化办学效益。建立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孵化管理办法,成熟一所、独立一所,不断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3.推进师资均衡配置。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提高教师入职学历和专业标准,持续推进面向全国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和名师“种子计划”人才,科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研究生占比进一步提升。组织实施挂职支教、学习交流、轮岗、顶岗等多种途径的教师交流,每年交流轮岗教师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推进骨干教师、音体美专任教师配置达标。〔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工委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1.完善现代职教体系。高标准落实《(加快推进新型职业教育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的议案)办理方案》,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推动3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6个省特色化专业(群)建设,争取1-2所学校入选全国优质中职学校(专业)。整合职业院校现有专业,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支持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高水平学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推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建设,打造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平台,加强专业技师和高级技工培养输送,助力新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建设。〔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自贸片区〕

    2.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坚持政府主导,立足西海岸产教联合体职能,鼓励职业学校面向学科前沿、产业需求和最新技术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发挥链主企业动能,2024年组建海尔工业互联网、京东方“芯屏”、明月海藻海洋生物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双主体联手,引入行业发展前沿技术,2025年共同建设3-5个实践中心,辐射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产品工艺改进和技术研发。支持职业院校与京东方、芯恩集成电路、海信等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到2026年产业学院达到10个以上。加大职业学校社会培训力度,年开展社会培训人数与在校生人数达到1:1。职业学校开展社会培训相关业务收益的50%纳入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纳入数额不超过绩效工资总量的10%。〔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优化“双师型”队伍。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原则上从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校毕业生、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加大职业院校“金牌教练”等高层次、高技能业内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探索推进职业学校20%编制(人员控制总量)员额内可自主招聘兼职专业教师,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核拨相关经费。开展兼职教师校企双向互聘,聘请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到校授课,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工委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用好“山东省与德国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研究中心”“青岛-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德国专家(青岛)流动工作站”“青岛中德产教融合联盟”“职业教育(青岛)国际客厅”5个中德职教合作平台,深化“双元三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经验复制推广。联合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做大做强“班·墨学院”品牌,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拓展海外办学实践,提升新区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青岛自贸片区、区外事服务中心〕

    (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引领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探索差异化教学形式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深化分层、分类教学改革,高质量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打造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模式,培育孵化一批精品课程、典型课例、优秀教学成果。优化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政策,2024年实施普通高中全区统一招生。推进省、市特色高中和学科基地建设,三年再创建1个省级学科基地、10个青岛市级学科基地,支持新区第一高级中学创建省级特色高中。〔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2.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实施星光岛片区教育登峰计划,建强青岛西海岸中学,组建青岛西海岸中学教育集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现片区学校办学水平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双提升,打造教育发展高地。对标高校强基计划,加强小初高学段衔接,搭建初高“引桥”课程,举办创新人才科技营、训练营,实施创新人才个性化教育、贯通式培养。加强学科竞赛体系建设,发挥金牌教练、高校资源优势,提升学科奥赛课程建设水平,实现奥赛成绩新突破。加强职普融通、艺体特长生培养,拓宽学生多元发展路径,推进普通高考、职教高考各段达线率、录取率再创新高。高标准承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进大赛成果转化,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3.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强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拓展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智能场馆、智能安防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应用。建立优质资源供给新模式和共建共享新机制,联动国家、省、市各级智慧教育平台,形成区本生成性、高品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加强中小学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教育,强化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培养,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构建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机制,加强数字化领导力培训,到2026年培养10名市级首席信息官、50名市级数字化领航校(园)长、100名市级数字化精英教师。推进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和“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研究,形成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模式与经验。〔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4.实施强师优师工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新教师、“菁英”教师、骨干教师、青岛名师、“教育名家”等五大培养工程,形成教师队伍梯队式发展的良好生态。持续优化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坚持开展入职三年内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水平提升培训,夯实青年教师校本研训平台。建设优质教师教育基地,遴选优秀教师到全国知名中小学、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跟岗培训,打造高水平教师人才后备队伍。每年举办校长论坛,持续增强校长理论水平和办学治校领导力、创造力。以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推动一批校长、班主任、教师成长为齐鲁名师名校长和国家级教学名师。〔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六)教育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深化校城教育融合。加强高校辐射中小学办学模式改革,推进古镇口大学城配套学校、山东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建设,推动驻区高校与中小学校开展合作共建,提升联合育人水平。鼓励驻区高校利用人才智力、学科资源等优势,在新区中小学、幼儿园设立实习培训、教科研基地,组织开展驻区高校师生“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活动,推进驻区高校实验室、实训基地、体育场馆等资源向中小学幼儿园开放,实现校城教育双向赋能、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2.拓展教育开放交流。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置、读本开发、教学评价、种子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全学科渗透。加强多语种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中小学开设多语种社团。依托北京语言大学、新区中外人文交流协作体和青少年中外人文交流实践基地,拓展中小学、幼儿园国际友校(园)“朋友圈”。深化“音乐无国界”国际使者计划,“与大师面对面”等品牌项目推广,不断丰富中外人文交流方式和内容。探索设立海外研修培训基地,选派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赴海外培训研修。〔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外事服务中心〕

    3.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健全从学前到高中十五年特殊教育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特殊教育中心。完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保障机制,加强随班就读示范校(园)建设。深入开展“医教结合”“康教结合”改革,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残疾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残疾学生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和接受康复教育救助率不低于93%,义务教育安置率达到100%,随班就读儿童占适龄入学残疾儿童比例不低于60%。〔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残联、区卫生健康局、各镇街〕

    4.优化终身教育服务。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终身教育网络体系,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实施社区教育跨区域合作,协同上海、浙江、广东等社区(老年)教育发达地区,丰富线上学习资源供给,实现广域、便民、智能、开放、灵活的社区(老年)教育“云上服务”。设立社区(老年)教育公益课堂,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打造市级老年教育实验点4个以上。培育切合镇街实际、特色鲜明、参与性强的社区(老年)教育品牌,三年时间创建1个以上国家级、5个以上省级、10个以上市级社区(老年)教育品牌。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实验点验收,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各镇街〕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落实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等五项制度,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落实优先发展教育责任。推进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格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执纪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责任单位:工委办公室、管委办公室、工委宣传部、区教育和体育局〕

    (二)深化统筹协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教育强区建设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形成各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联动推进的行动计划实施体系,打造目标明确、职责清晰的推进落实机制。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支持教育强区建设,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责任单位: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维护安全稳定。健全学校公共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建设。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监管和执法,完善校舍安全、校车安全、校园欺凌、食品安全、预防溺水等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校园安全稳定管理,强化学生安全教育,提升学生自我防范能力。〔责任单位:工委政法委、区教育和体育局、黄岛公安分局、开发区公安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镇街〕

    (四)强化监督落实。各镇街、各部门及各学校结合实际,根据各自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有效措施,落实教育发展任务。将行动计划落实纳入各镇街、各相关部门履职评价内容,建立目标管理和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健全工作步骤,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评估计划实施情况,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责任单位: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街〕


    附件:
    附件加载中...
    回到
    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