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功能区管委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管委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各单位,区直属企业:
《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已经管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2024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根据《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有关要求,大力实施“全域文旅”战略,繁荣发展文旅产业,持续擦靓“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高水平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美丽幸福新典范,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注入新动力。
二、发展目标
以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探索和实践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进一步提高文旅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推进文旅市场加快振兴。到2024年底,全区文化旅游环境、市场秩序持续向好,海洋文化旅游实现重大突破,文旅融合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市民游客满意度稳步提升,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0%以上,游客人均消费有较大提高,跻身国内一流水平。到2025年底,全区文化旅游国内外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显著提升,一批优质文旅重点项目建成使用,文化和旅游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以上,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初见成效。
(一)文旅品牌吸引力全面提升。文旅品牌效应充分彰显,品牌产品和宣传载体不断丰富,形成叫得响、标识度强的城市品牌形象用语,建成运营一批具有核心吸引力的优质文旅项目。依托各类文旅载体,全面提升文旅产品的品质、服务与体验,构建文旅新体系与文旅ip矩阵,培育产业新动能,打造文旅融合创新高地。
(二)文旅市场消费活力充分释放。坚持供需双侧发力,整合盘活全域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文旅市场内需潜力,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活力。创新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扩容增效。完善全智能推荐平台,升级智慧文旅系统,不断满足市民游客的消费新需求,打造中国北方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三)文旅融合带动力持续增强。以“海洋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为基本要素,以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和精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文化旅游与各行业领域跨界创新、智变融合,开辟文化旅游引领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消费提振注入新动力。
三、发展基础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陆域面积212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270平方公里,总人口263.3万人,2023年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综合实力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名,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形成了“六大优势”。
(一)文旅资源丰富多彩。西海岸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洋文化、齐鲁文化、琅琊文化多元交融;拥有四大山系、九大海湾、42个岛屿、海岸线309公里;目前共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20家(其中aaaa级景区9家);星级饭店15家(其中五星级2家),国际品牌酒店16家,形成滨海度假酒店集群;精品民宿36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家,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1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入选2021年中国夜经济影响力区市20强第4名;市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72个,品牌数量位列青岛首位;入选2023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获评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工作先进区。全区不可移动文物204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非遗3个,省级非遗7项,琅琊台遗址、明清海防遗址入选“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
(二)区域规划科学合理。按照国家决策部署及省市有关要求,西海岸新区高标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充分保障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用地,强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文化旅游等专项规划的约束指导作用。按照“多规合一”要求,以文旅融合为抓手,以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文明城市创建为着力点,打造一个机制、一同规划、一体推进“新模式”。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良好的乡村产业基础和旅游文化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创建杨家山里等田园综合体3处。结合城市更新,构建“文化+公园”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新建设山头公园12处。编制实施西海岸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强力推动西海岸新区新时期文旅产业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
(三)要素保障健全有力。西海岸新区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10余个政策文件,从文旅产业、人才等各领域提供政策支撑,有效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强化金融赋能,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活水”,新区共有海控天程、主旋律文化等涉文旅基金30余支,总规模超过150亿元,主要投向精品旅游,影视文化、文化传媒、数字经济、乡村振兴领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普惠型露营旅游保险,构建起广覆盖、全方位的旅游保障体系,2023年西海岸新区主要露营景点旅游人次同比翻一番。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夯实,现有驻区高校21所,清华大学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合基地、青岛电影学院等国内知名艺术类院校和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黄海学院等高校开设的艺术院系,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相结合,引进西海艺术湾、东方时尚中心、唐岛湾实景演艺秀等优质文旅项目,带动一批工艺美术大师、设计名师、艺术大师入驻西海岸新区。深化校城、校企合作,培养一批文旅融合复合型领军人才,孵化一批文创企业、创客、手工艺人。
(四)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西海岸新区将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产业作为十大新兴产业强化培育发展,聚焦文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文旅产业集群建设。全区文化产业示范(实验)园区(基地)5家,具有较强的文旅项目承载力。全区文化企业数量6777家、从业人员56513人。2023年,西海岸新区共计接待游客361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41%。全区共引进和培育亿元以上重点文化项目40余个,总投资额超过700亿元,入选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库8个,入选山东省“百企领航”培育计划企业5家。
(五)四张国际名片熠熠生辉。成功培育打造“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建成全球领先的影视产业园区——东方影都,拥有40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集聚影视文化企业近千家,诞生《流浪地球》系列、《封神第一部》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产工业大片,累计制作影视作品300余部,累计国内电影票房超过275亿元,于2018年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成功举办四届青岛影视博览会;成功举办青岛市第一个专业音乐节——青岛凤凰音乐节,建成凤凰之声大剧院、星光岛大剧院两大专业化、地标性剧院,引进梅纽因音乐学校等国内外知名音乐专业院校,欧米勒钢琴生产基地项目建成试运营;打造“永不落幕的啤酒节”,投资约10亿元建成金沙滩啤酒城,总占地1200余亩,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青岛国际啤酒节2015年登陆西海岸新区,连续举办九届,跻身世界四大著名啤酒节,品牌评估价值368亿元;打造最美会展海岸带,2019年至今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重大节会活动近2000场,新区被评为“中国十佳会展名区”“最具影响力会展城市”“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中国最具创新活力会展名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六)公共文旅服务空间提质升级。全区建成9处区级公共文化设施、23处国家一级标准镇街综合文化站、14处24小时自助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艺作品创作百花齐放,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00余项。高水平举办了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系列活动、第六届全国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青岛凤凰音乐节、中国歌剧节、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大展、第十三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塑造了时尚城市新形象,开辟了文旅智造新路径,有力提升了新区吸引力和影响力。青岛西海岸新区获评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新区图书馆获评国家级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工作举措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秉持“万物皆可游、处处是场景”理念,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塑强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优势。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西海岸新区“一核引领、三点布局、陆海统筹、智变融合”的总体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文旅融合“提能级、育业态、壮主体、拓市场、强品牌”,聚力实施五大行动,探索形成一条“产业结构合理、主题特色鲜明、规模效益并重”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一)实施优势产业提质行动
1.突破发展滨海文旅产业。围绕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整合优势资源,实施“海岛、海上、海滩、海湾”立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与缦合缦等世界顶级旅游度假品牌合作,打造凤凰岛国际艺术岛,打造竹岔岛开放型、地标性、世界级海岛度假新渔村,推动灵山岛创建aaa级景区,打响全国首个“负碳海岛”金字招牌;推动竹岔岛、唐岛湾、灵山岛、古镇口、斋堂岛、琅琊台等区域纳入全市旅游航线总体规划,推出串联海岛和沿海主要景点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观光线路;推进海上牧歌、“科学一号”科考船等海洋餐饮、科普项目发展,加快发展海钓、帆船、游艇、皮划艇、潜水等旅游体验产品,不断丰富海上旅游业态;以凤凰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有关景区为基础,整合片区文旅资源和旅游产品,启动5a级景区创建工作;依托海军公园、深蓝之光栈桥、海洋科技馆、海洋国际客厅等沿海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古镇口海军城文化旅游区,打造全国军旅文化旅游目的地。沿海一线实施蓝色海湾整治提升,建设千里海岸观光廊道,培育“海上画廊”旅游品牌,打造中国最美海岸线。(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古镇口核心区、区海洋发展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城市管理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商务局、区科协、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相关镇街、相关国企)
2.深化影视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以影视工业化标准体系建设为引领,加快推动创作、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融合,依托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和中国广电·5g高新视频试验园区,发展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引进培育一批影视企业和影视项目。聚焦精品创作,打造山东电影创研中心,做优“新区摄制”,做强“新区出品”,创作生产一批叫好叫座的影视作品。坚持品牌引领,优化服务配套,丰富东方影都“片场之旅”、青岛“电影之旅”内涵,研究探讨影视ip衍生开发,规划影视旅游产品和线路,加快打造世界级影视文化旅游新高地。(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灵山湾文化区、青岛海发集团、相关镇街)
3.做大做强创意设计产业。构建高端融合的创意设计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时尚服饰设计、非遗手造产品设计等行业领域。高水平举办东方时尚季·青岛时装周等时尚活动,引进国际知名时尚创意设计展会,引进时尚设计大师、名家工作室,推出时尚之旅主题线路。丰富油画小镇艺术体验,推动绿泽画院等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跨界融合业态,打造国际艺术小镇,打响“画美达尼”特色品牌。推进文创产品研发智造,推动胶南年画、泊里红席、螺钿技艺、麦草画等传统工艺美术时尚化、产业化发展。实施“山东手造”工程,建成运营“山东手造”(青岛)国际展示体验中心,打造集展示销售、集散交易、研发发布、研学体验、文化交流与输出于一体的手造展示、体验和销售平台。(责任单位:工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张家楼街道、灵山湾文化区、古镇口核心区、海洋高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会展业发展促进中心、青岛海发集团、相关镇街)
(二)实施市场主体培强行动
4.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开展文旅产业精准招商,壮大文旅产业投资规模,优化文旅产业结构,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发展。聚焦海洋旅游、数字文化、影视动漫、演艺娱乐等领域,靶向瞄准国内外头部企业,着力招引单体投资量大、核心竞争力强、辐射效应性广的高能级文旅大项目。加快推进缦合缦高端文旅项目、西海艺术湾、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杨家山里田园综合体等2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国际高端品牌酒店落地西海岸新区,推进旅游智慧酒店标准化建设,打造国际高端酒店品牌总部聚集区、智慧酒店示范区。加快推进泛美·奇幻航空城、永保国际文体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招引落地。(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贸促会、区商务局、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相关功能区、相关镇街、相关国企)
5.实施重点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年增规模以上文旅企业50家以上,不断拓展文旅产业规模。鼓励西海岸新区国有平台公司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跨界经营、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省级文旅领航型企业。创建一批重点文旅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争创国家级、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打造培育“雁阵型”文旅产业集群。支持闯创驿·青年梦工厂、蛙声一片创客社区等一批文旅孵化器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灵山湾文化区、相关镇街、相关国企)
(三)实施业态融合创新行动
6.实施“文旅+”“+文旅”策略。做强“文旅+体育”,建成西海岸大学城体育中心、奥体中心等重点项目,推进中国羽毛球协会青岛训练比赛基地项目建设,重点发展足球、篮球、羽毛球、赛艇、帆船、马拉松、冰雪、沙滩运动等大众参与度高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旅游产品,高标准承办举办亚洲海岸赛艇大师赛、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全国赛艇海岸冲刺赛、全国运动竞赛联盟操舞联赛等高端赛事,发挥体育赛事引流作用,打造“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体育休闲旅游集聚区。做大“文旅+康养”,开发以海洋、温泉、中医药为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建成运营青岛国风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推动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康养旅游基地建设。做靓“文旅+婚尚”,鼓励重点景区、文旅综合体发展婚尚旅游,举办婚恋主题文化节,打造一站式婚庆服务驿站,提供婚庆礼仪、热选婚宴、蜜月旅游等全链条服务。做优“文旅+工业”,推动工业遗产、博物馆、产业园区等工业资源向文旅资源转化,发挥明月海藻世界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培育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做活“城市更新+文旅”,加快风河生态运动公园等项目建设,利用老旧厂房更新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文旅消费场所,推动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提质升级,打造一批文旅主题街区。做实“乡村振兴+文旅”,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落实,加强古建筑修缮保护和传承利用,延续村庄传统风貌,争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一批生态旅游区、旅游民宿集聚区等示范园区(基地)。做细“茶文化+文旅”,依托海青茶山万亩茶园,丰富茶采摘、茶演艺、茶研学等业态,打造茶文旅融合特色乡村旅居度假区。(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海青镇、区商务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灵山湾文化区、古镇口核心区、相关镇街、相关国企)
7.拓展旅游演艺新场景。围绕齐鲁文化、海洋文化、琅琊文化等主题,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剧目创新与文化旅游演艺业态发展,推出唐岛湾文化艺术中心大型实景旅游演艺项目,打造沉浸式文旅综合体。凤凰岛区域探索引进太阳马戏团、百老汇演出等高端旅游演艺活动。大力发展驻场旅游演出、流动性文艺演出、沉浸式旅游演艺及非遗展示展演。支持各类艺术院团与旅游景区景点合作,开展形式丰富的演艺活动,结合数字科技手段,开发一批旅游演艺产品。(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文联、相关镇街、相关国企)
8.发展数字文旅新业态。举办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强化数字文旅企业培育及产业项目招引落地工作,推进时空数字艺术产业园、青岛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提速发展。推进景区景点智慧化建设,运用虚拟现实、现实增强、元宇宙等技术手段赋能,提升景区管理、营销和服务的智慧化、便利化水平。优化提升“海元宇宙”数字城市服务功能,支持文化场馆、街区园区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夜间光影秀等数字文化体验新业态,推进高层建筑空中花园智慧文旅项目建设。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发展旅游直播、旅游带货等线上消费新模式。(责任单位:工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灵山湾文化区、相关镇街、相关国企)
9.培育文博旅游新模式。创新探索“政府主导+行业主管+国企运营”的文博场馆运营新模式,西海岸新区市民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建成运营,打造“文化新场馆+旅游新地标”网红打卡地。整合贝壳博物馆、隧道博物馆、电影博物馆等资源,推出一批特色文博旅游产品。依托西海美术馆、黄盒子美术馆等40余处文博场馆,以出版《山海物语》为载体,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出具有“文字+图片+视频+vr”一体化游览体验的“山海物语”文博旅游线路。(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科协、相关镇街、相关国企)
(四)实施市场提振拓展行动
10.打造文旅消费新空间。依托各类商业设施、产业园区、街区、社区等平台载体,加大轻休闲、微度假、慢生活等休闲度假产品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新空间。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打造提升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培育金沙滩啤酒城、红树林度假世界、阿朵花屿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夜间文旅消费品牌;持续提升打造繁花里、嘉年华、融创茂、欢乐海湾、红色驿站等旅游休闲街区,打造西部城区“老城印象”文化主题精品街区,丰富“全域全季全时”文旅产品供给,满足文旅消费市场新需求。(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相关镇街、相关国企)
11.打响特色美食新名片。深入挖掘西海岸本土烹饪技艺、风味特产、饮食习俗等美食特色文化。举办中国海洋美食文化节,叫响“西海岸味道”,繁荣餐饮经济,擦靓西海岸美食文化名片。评选西海岸十佳名菜、十佳名小吃,打造“食尚西海岸”“文旅佳味”等系列美食品牌,建设一批高端餐饮店、音乐餐厅、休闲酒吧、渔人码头,推出“美食之旅”系列活动,让更多地方美食、特色美食、小众美食映入大众眼帘,“沉浸式”体验西海岸美食文化。(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会展业发展促进中心、区商务局、相关镇街、相关国企)
(五)实施品牌融合提升行动
12.强化文旅品牌创建。打造“旅居西海岸”总品牌及“花开西海岸”“干杯西海岸”“驾游西海岸”“冬乐西海岸”全域全季文旅品牌,推出藏马山等六大旅居圈、五大经典旅游线路,推动西海岸从“旅游目的地”向“旅居目的地”转变。整合全域文化和旅游宣传资源,依托新区各类宣传平台,打造品牌传播矩阵,构建“全域统筹、全网覆盖”的网络营销体系。加大与重要客源城市和大型旅行商交流合作,建立联合营销机制,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旅金字招牌。(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工委宣传部、区广播电视台、相关镇街、相关国企)
13.做强优势节会品牌。高水平策划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青岛影视博览会、凤凰音乐节等优势文旅品牌节会,不断丰富节会活动内容,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持续提升新区吸引力、影响力和旅游消费活力,放大办会效应,办出新区特色、品牌和亮点,力争让新区“火出圈”。(责任单位:区会展业发展促进中心、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海洋发展局、团区委、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青岛海发集团、黄发集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市区三级联动创建工作要求,成立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管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管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化和旅游局,具体负责综合协调、调度督导等工作。
(二)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健全各部门单位协同联动推进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各部门单位要紧密结合工作职能,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举措,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强化政策支持。结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加大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绩效评估。整合用好各级各类资金、基金,加大对文旅产业支持力度,重点培育打造重大文旅项目建设、重点景区提升和特色线路。在国家土地政策许可范围内,优先保证重要文旅产业设施、项目用地。推动文旅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丰富文化和旅游金融产品体系。
(四)强化人才支撑。鼓励驻区高校加强文化和旅游类学科与专业建设。用足用好人才政策,引进一批文化和旅游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加强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市场营销、创意策划、经营管理、新业态等领域的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